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开展“我为住建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
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省直分中心),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湘江新区开发建设局、行政执法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集民意、广纳群言、广聚众智,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经研究决定,面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及社会各界,开展“我为住建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7月30日。
二、征集内容
聚焦“守安全、防风险、保民生、促发展、强队伍”等重点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合理化建议(具体参考议题见附件)。
三、评选办法
征集活动结束后,我厅将组织对所征集的意见建议进行评审,对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研究,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制定等过程中参考吸纳;同时对优秀建议获奖者以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扬,拟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建议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
四、奖励方式
对获奖建议人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以文件形式通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
五、征集渠道
(一)电子邮件征集。通过电子邮件报送至指定电子邮箱hnszjt2023@163.com,并在邮件上注明“市州+单位+合理化建议”字样。
(二)邮寄征集。通过书面来信参与活动,邮寄至湖南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长沙市高升路266号)。
(三)扫码征集。广大干部群众可通过微信扫码(“我为住建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二维码)填写意见建议。
六、具体要求
(一)“合理化建议”原则上以市州各局为单位收集后集中报送。
(二)所提建议要坚持“一事一议、一事一策”,主题突出,观点鲜明,问题阐述准确,原因分析透彻,对策建议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三)每项建议字数一般要控制在4000字以内。
(四)提交建议时要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匿名或无联系电话的建议不纳入评选。
我们真诚期待您的参与,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我为住建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活动参考议题
“我为住建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二维码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6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我为住建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
征集评选活动参考议题
一、“守安全”方面
1.深刻吸取“4·29”事故教训,严格按照“严管存量、严控增量”原则,推动限额以上居民自建房统一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破解基层管理堵点难点,推进《若干规定》落地见效,有效有力加强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的情况。
2.聚焦职责边界不清、监管底数不清、“打非治违”不力、执法“宽松软”等问题,强化安全标准化、监督规范化、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层级监督管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压实属地、部门、企业、个人等各方责任的情况,杜绝监管盲区特区,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的情况。
3.加强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安全管理的建议。
4.聚焦既有房屋安全管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装饰装修工程、城市运行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厂区、园区等盲区特区,科学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的建议。
5.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和监管体系,探索建立消防安全保险机制,强化消防安全协同监管的建议。
6.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查找安全风险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的建议。
二、“防风险”方面
1.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的建议。
2.防范化解城乡突出环境问题风险,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的建议。
3.防范化解住建领域信访维稳风险,加强预警监测和分析预判,深入解剖麻雀,查找政策短板,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建议。
三、“保民生”方面
1.着力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为扩大有效投资创造市场条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城市体检、海绵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有机结合,提高改造质效的建议。
2.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的建议。
3.加强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建议。
4.健全住房公积金安全管控机制,用好增值收益,提高住房公积金保障改善民生作用的建议。
5.加强物业管理,提升住宅小区治理效能和水平的建议。
6.完善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议。
7.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推进工程款支付担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建议。
四、“促发展”方面
1.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2.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人、房、地、钱”等体系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
3.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推动房地产业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增量开发模式向增量结构调整和存量提质改造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平稳转型过渡,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建议。
4.坚持以产品思维为导向,以模数化、标准化设计为核心,把“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建筑工业化理念贯穿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与绿色建造、建筑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推行“EPC+装配式建筑”模式,分类推进高品质绿色建造,实现装配式建筑品质更优、工效更高、成本更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5.聚焦我省建筑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要产业支撑的单一经营状况,着力深化产业经营结构调整,鼓励建筑企业提高港口航道、石油化工、电力、矿山、铁路等领域竞争力,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向环保、水利、地铁、机场等高附加值产业端拓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改变同质竞争局面,加强住建领域财源建设,提高产业产值“含税量”的建议。
6.坚持内育龙头、外引总部,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向“投融建营+综合服务”的城市建设服务商升级,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增强竞争优势,壮大“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队伍,推进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的建议。
7.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设计管理,对建设运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评价和造价管控,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和运维成本的建议。
8.完善招投标政策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建议”。
9.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抓好工程计价依据动态管理,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10.加强市场现场两场联动,着力构建可评价、可量化、可感知的信用评价机制,通过市场激励约束作用,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的建议。
11.办好“筑博会”,充分利用平台作用,为企业搭建项目合作、拓展市场的建议。
1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加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易涝点整治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同步配套,防止因“重开发轻配套”原因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增强城市风险防御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建议。
13.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管理的建议。
14.加快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提高饮水安全水平的建议。
15.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治理项目运维费用指标,科学制定污水垃圾单位处理费标准,为生态治理项目投入产出效益提供可衡量依据和实用性指导的建议。
16.加强和规范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建议。
17.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
18.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加强项目储备策划,变“钱等项目”为“项目等钱”,使投资更有效益、建设更有成效的建议。
19.加大住建全产业链研发投入力度,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20.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的建议。
21. 保护和传承城乡历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建议。
五、“强队伍”方面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握政治机关政治属性,建设“三表率一模范”机关的建议。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清廉住建”建设的建议。
3.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廉政风险防控的建议。
4.坚持“考在平时、考在日常”,培养一专多能,胜任一岗多职,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的建议。
5.建设一支规模宏大、改革创新、素质优良的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议。